2018年10月22日星期一

工會基層委員會的基本任務



  (一)執行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公所健保大會的決議和上級工會的決定,主持基層工會的日常工作。

  (二)代表和組織職工依照法律規定,通過職工代表大會、廠務公開和其他形式,參加本單位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。企業、事業單位工會委員會是職工代表大會工作機構,負責職工代表大會的日常工作,檢查、督促職工代表大會決議的執行。

  (三)參與協調勞動關系和調解勞動爭議,與企業、事業單位行政方面建立協商制度,協商解決涉及職工切身利益問題。幫助和指導職工與企業、事業單位行政方面簽訂勞動合同,代表職工與企業、事業單位行政方面簽訂集體合同或者其他專項協議,並監督執行。

  (四)組織職工開展勞動競賽、合理化建議、技術革新和技術協作等活動,總結推廣先進經驗。做好先進生產(工作)者和勞動模範的評選、表彰、培養和管理服務工作。

  (五)對職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,鼓勵支持職工學習文化科學技術和管理知識,開展健康的文化體育活動。辦好工會文化、教育、體育事業。

  (職業工會六)監督有關法律、法規的貫徹執行。協助和督促行政方面做好工資、勞動安全衛生和社會保險等方面的工作,辦好職工集體福利事業,改善職工生活。依法參與勞動安全衛生事故的調查處理。

  (七)維護女職工的特殊利益,同歧視、虐待、摧殘、迫害女職工的現像作鬥爭。

  (八)搞好工會組織建設,健全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。建立和發工會勞保工會健保工會積極分子隊伍。做好會員的發展、接收、教育和會籍管理工作。

  (九)收好、管好、用好工會經費,管理好工會資產和工會的企業、事業。

公所健保-台灣“全民健保”


  正當台“監察院”爲了各級醫公所健保護人力負荷過重,工會健保對“行政院”、“衛生署”及“勞委會”提出糾正之際,一位現職護理人員林美琪投書CNN,控訴台灣醫療環境已如“血汗”,強調健保制度雖然照顧了全民,卻忽視醫事人員面臨的困境。

  醫護作業負荷過重當然不是一夕之間形成的,“監院”便指出周休二日使人力調配問題更形惡化;但“全民健保”的給付制度,可能才是目前醫護人力嚴重失衡的根本關鍵。

  島內醫護人力失衡的狀況並不相同,護理人力“患寡”,醫師則“患不均”。近年來,各大“內外婦兒”四大科已開始顯現人才斷層,醫學系畢業生紛紛擠向不必值班、工作輕松而風險又低的科別,致使發生頭輕腳重的現像;四大科的醫療成果往往代表一個地方的醫療水准,後繼乏人實是不容輕忽的嚴重問題。護理人力的困擾,則在愈來愈沒人肯當護士;目前全台護理人員的缺額達七千多人,而人力不足的部分得靠現有人力超時超量工作彌補,形成惡性循環,直接影響到病人的權益。

  島內醫界近年出現的這許多特殊現像,包括年輕醫師排斥傳統四大科,資深專科醫師投入醫學美容行列,護理人力出走嚴重,醫護人員工作嚴重超時等,固然與近年來社會價值觀逐漸轉變有關,醫護人員職業工會的職業魅力快速下降也是原因;然而,現行健保給付方式是更值得探究的問題根源。

  “全民健保”已成爲台灣地區在國際間的驕傲,但不能因而忽略這一制度對台灣醫界可能造成的衝擊與破壞。健保給付會影響醫療資源的分配,進而影響醫療生態的發展,譬如在總額支付制度影響下,財務控管的責任完全轉移給醫療院所,院所只得減醫師工會勞保薪水、減少人力及住院病床,而這些措施都會降低醫療的品質;教學爲了降低成本,最容易擠壓的是教學經費及醫療技術的創新研發,進而影響對好醫師、好公所健保醫術的培養。

  衆所皆知,近年來許多縮減重症病床卻擴充健檢及醫美部門,醫師衝量看診,強迫病人分次就醫,檢驗浮濫,以及許多用藥的問題等;醫界曾不斷提出質疑,而這些現像事實上都與健保給付有關。更令人憂心的是,健保幾乎控制了所有醫療院所的主要收入,因而也變相主導著台灣醫界的發展方向。

職業工會工作者應具備的條件



  1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,政治立場堅定,熱愛工會工作工會勞保,熱心公益事業;

  2、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,有一定的理論政策水平和較強的文字及口頭表達能力,熟悉和掌握開展工會工作所需專業知識;

  3、作風民-主、密切聯系群眾,熱心為會員和職工服務;

  4、有較強的協調關系和組織活動能力;

  5、身體職業工會健康,女性年齡50歲以下,男性年齡55歲工會健保以下(特別優秀者年齡可適當放寬);

  6、從事過黨務、公所健保工會工作的,同等條件下優先。

  基層工會勞動保護工作方法是多種多樣的,主要是:

  第一、做好勞動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,提高廣大職工對勞動保護工作的認識,普及安全衛生知識;

  第二、開展定期、不定期或專業的安全生產、工業衛生大檢查;

  第三、協助和監督企業行政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,不斷地改善勞動條件;

  第四、協助企業行政建立健全與貫徹安全衛生規章制度;

  第五、把勞動保護工作納入社會主義勞動競賽中去;

  第六、認真調查處理傷亡事故;

  第七、建立安全生產、勞動保護紀錄,及時表彰好人好事。

職業化工會機制



  建立工作機制予以推動

  抓素質培訓,提升能力職業工會。建立了《職業化工會主席培訓制度》。本著“立足需要、著眼發展、重在實用”的原則,全面工會勞保提升動員組織職工的能力、協調勞動關系的能力、構建工會健保和諧企業的能力和為職工辦實事的能力。

  抓交流互動,集思廣益。建立了每月例會、季度工作彙報、半年總結講評、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制度,及時通報工作情況,檢查部署工作。

  抓前沿介入,因企制宜。市、區總工會深入派駐單位走訪,溝通情況,協調關系,調查研究解決問題,面對面地進行工作指導。一方面使街道黨政領導進一步了解和支持聯合工會主席的工作,同時在具體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上及時把關,對工作過程中的問題及時研究處理,促進工作的開展和突破。

  完善保障機制予以激勵

  我們注重在基礎性建設上提供保障,實施了“七個統一”。即:統一制作職業化工會主席工作證,亮明身份,接受監督;統一印發聯合工會宣傳單,擴大影響,宣傳群眾;統一制作聯合工會的牌子,宣傳工會,樹立形像;統一制作聯合工會工作揭示板,公示職責、承諾服務;統一為職業化公所健保工會主席配備辦公桌椅,改善辦公條件;統一下發職業化主席工作職責書;統一聯合工會規範化建設考評標准。